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水产养殖技术 » 养鱼技术 养鱼点滴分享(1)

养鱼点滴分享(1)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采集部 有209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1,药害死鱼事故与药物的施用(2015-11-17)

制药厂为了安全起见在使用说明中都将实验室(安全用量)用量作为用户使用用量,便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在露天池塘大环境复杂条件(与实验室条件不同)下,安全用量有可能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会让人误以为是"Y",二是无目标性超大加量施用但又易造成鱼类中毒的"药害死鱼事故",损失重大纠纷也不断。

其实,在按厂家安全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内加量施用多为安全,假如你认为药效不佳,有方法如下:一天用一次,第二天再复用一次甚至第三天补用一次。或者鱼病确属恶性逼人,万不得已那就采取在一天之中上午下午各一次投药的"急诊"式方法,但夜间须早开增氧为好,在认准鱼病的前提下如此效果特好。

2,鱼类混养

(2015-11-16 )

鱼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立体生态环保工程,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的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各种鱼类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混养的优点是:能合理地利用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的互利作用,对争取高产又高效具有关键作用,淡水池塘80∶20养鱼模式也可粗略地理解为“混养”方式或者是鱼类混养的升级版。供各位论谈!

3,水中溶氧与水中有害物质(2015-11-12 )

水体严重恶化后,最易产生诸如氨态氮和硫化氢等等有害物质,硫化氢等等严重产生后都具有强烈的一种刺激气味,最明显的状象是其味与臭皮蛋味相似。凡有臭味的池塘,表明水体恶化到了极点,就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等都是在池水不良、但也必然伴随着池水氧气不足时而产生的,是对鱼有极大危害的有毒物质,不死则衰,因此,当采用各种措施(施用改良剂、加注换水等)在改良水质的同时,应首先加开增氧机迅速增加水中溶氧将事半功倍。 平时,如果长期水中溶氧不足(低溶氧)时将加速水体恶化的进程,反之只要长期保持水中溶氧适度或充足,一般情况下水体不会或者至少不容易恶化,故而偶见有些池塘水黑色(似恶水状)而鱼却正常如故,多是溶氧适度或者鱼的密度本来就不大而致,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也是防止水中产生有毒物质发生危害的关键。 总之,个人认为,水产养殖中的"溶解氧"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要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水中溶氧不但是鱼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不单有"救命"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化解水中有毒物体的"解毒"功能。供各位论谈! 4,

水温与季节的变化规律

(2015-11-11)

总的是水温滞于气温,气温先于水温变化。上半年由冷到热的时节变换(由冬到春),气温由低升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水温略低于气温;下半年由热到冷的时节变换(由秋到冬),气温由高到低,因此,一般情况下水温略高于气温。 掌握这个规律有益于水产养殖的掌控。供讨论!

5,池水深度差异的影响(2015-11-10)

池水超过3米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鱼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当水深达4米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寡氧(无氧),底层少有鱼类活动(冷水鱼除外),似冰火两重天,故而,过度深水塘的鱼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2-3米)塘的鱼产量高。因此,养鱼水的深度以2-3米为较佳。水深2-2.5米时,因水深1米处和2米处溶氧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达到均氧状态以宜鱼类生长。水深1米,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高。供大家讨论分享!

6,水的密度与鱼的特性(2015-11-09)

水的密度特性,就是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水太浅容易在极端天气下,易将鱼冻伤。在冬天,当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水面的温度比较低,再向下层水体时,水的温度逐渐增加,然后到4度。因为水温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上层水的密度一般都很小,密度大的沉在下面,因此,在夏天避暑和冬天防寒时将水体尽量加深水位是有益的。在一个整体的水中,它的密度是不一致的。供大家讨论更正分享!

7,溶解氧发生的原理(2015-07-24)

水体溶解氧的发生主要靠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而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繁生和分布在营养盐类平衡时是随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8,不是"规格越大成活率就越高"(2015-04-02 )

很多养殖户认为:鱼苗规格越大,成活率就越高。而实际上是这样的:
1.规格越大的鱼苗,运输成本越高,操作难度加大;
2.身上有刺(如罗非鱼、黄腊丁、塘鲺等)的鱼苗,大规格后,运输容易互相致伤,特别是黄颡鱼(黄腊丁)4厘米以上刺鳍发达且有剧毒性,最易伤损鱼体,故此鱼只宜寸片以下规格运输;
3.加州鲈、桂花鱼等品种,运输易缺氧,大规格鱼苗包装、运输更麻烦;
4.气温、水温越高,大规格鱼苗长途运输损耗越大;
5.夏花或寸苗,只要开口摄食,转运到池塘,浅水投苗,逐步加深,精心管理,预防天敌,少吃多餐,成活率同样会很高。

9,病毒对鱼的致命体现(2015-03-16)

病毒对鱼的致命,体现在肾脏的破坏上,鱼体其他组织并不是没有病毒,而是其他组织的代偿和修复能力是有的,而肾脏只能一步步走向恶化,没有向好发展的可能,等到肾脏损伤到临界,就是暴发性鱼病开始的时候短时间鱼体的血液、肝脏、循环就会崩溃。

10,鱼类浮头危险程度的判别

(2015-03-02 )

由于不同品种耐低氧能力不同,出现浮头的先后次序也有差别,一般规律是:白鲢最早浮头,接着是花鲢,既而是团头鲂草鱼青鱼、小杂鱼,最后才是鲤、鲫鱼。只有花、白鲢在水面浮头的,属于轻度浮头,连草、青鱼也在浮头了,属于严重浮头,若是鲤、鲫鱼都在浮头时,那么其他品种的鱼早死得差不多了,泛池已不可逆转。
从浮头开始的早迟也可判别危险程度,一般的经验是:上半夜鱼就开始浮头的,问题严重,发生泛池的可能性很大;下半夜鱼才开始浮头的,问题不是很严重,但存在泛池的可能性;天亮前后开始浮头的,多为轻微浮头,一般不会导致泛池事故。

(中国西南渔业网 刘文俊)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