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八年默默无闻 一招峰回路转(20120508)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养殖视频同步解说词:
这里是南宁市宾阳县同欧村,晚上10点,傅剑林带着记者进入了他的养殖场,这么晚他要去抓一种栖息在竹子上的鸡。
傅剑林:今天晚上我们要抓200个鸡,大批量抓鸡都得在晚上,因为鸡有夜盲症它看不见。慢点慢点,过来。
记者:在哪呢?
傅剑林:你看,你看。
记者:都栖息在这树上呢?
傅剑林:等下,灯光,这样静悄悄地就可以把它拿下来了,如果灯光太亮它就会被惊动了。
顺着手电筒的光线,记者看到,树上栖息的全都是傅剑林要抓去第二天卖的贵妃鸡,这种鸡仅仅只是傅剑林养的一个品种,他的养殖场内还养着七彩山鸡和黑鸡,2011年傅剑林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他本人还因此被评为了南宁市十大杰出青年。
8年前的2003年,33岁的傅剑林曾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财富计划,他要用8万元,五年时间挣到200万。此后,他做过农家乐,也种过竹子,可是每一次都是做到一半,还没见多大效益,他就决定换另一个项目。在朋友和家人看来,像傅剑林这样创业老是“跑偏”,日后肯定很难成功。
朋友雷永培:几万块钱做旅游,现在想起来也有一点好笑,但当时起步也不是很差,后来旅游那块就逐步逐步放弃了,就提出种一个麻竹。
弟弟傅震林:跨行,原来没做过种植一下子投下去,反正大家都不抱什么希望。
创业路上傅剑林经常偏离制定的财富路线,大家觉得他这种做法很不靠谱。2009年,他又再一次偏离财富路线,养起了鸡。没想到这一次,因为一个特别的财富发现,短短2年时间,傅剑林突然谷底翻身,实现年销售额六百多万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97年,傅剑林在南宁市有一家自己的电器维修铺,生意好时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令所有朋友都羡慕的收入。可到2003年,电器维修行业出现了厂家拖欠维修费的现象,一来二去傅剑林决定把店铺转给弟弟,自己转投别的项目。
傅剑林:去找一个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就能够资金回收比较快的,不像做售后这样结账周期太长,垫资太大。
傅剑林内心里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财富计划,用8万元存款二次创业,5年时间赚到200万元。但是没想到的是,傅剑林农家乐做了没多久,就偏离了他的财富路线。当时是2003年“非典”刚过,南宁的市民像开了闸的潮水一样涌上街头,到处寻找近郊好玩的旅游项目(www.cyone.com.cn/)傅剑林看到了这个商机,连忙说服了好友雷勇培,两人在南宁市的上林县,花8万元承包了一块10亩的山地,他把5年赚200万的财富计划就放在农家乐上。
这是当时傅剑林和好友雷勇培开农家乐时照的照片,起先农家乐的烧烤生意非常火爆,较高峰时一天甚至接待过五百多人,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开业没有半年的时间,生意就一落千丈。
雷勇培:你单单孤立的一个景区吸引来的客人是会慢慢的就少,那个地方的消费能力就相当差了,逐步逐步就不能支持这个场地了。
农家乐不怎么赚钱了,这时候正好广西林科院有一位教授告诉傅剑林,其实在他的农家乐里,就有一个东西很值钱,值得一干,说的正是毛竹。傅剑林为此偷偷跑到了南宁市场上去进行摸底调查,他发现这竹子果真跟说的一样,是项大有可为的产业。
造纸厂副总经理陈建华:广西这边的竹子产业,主要是制浆造纸或者是用来做编竹器都有。竹子在这一块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链。
了解到竹子在当地用途广、需求量大以后,随后,傅剑林又特意去了一趟竹乡广东英德考察,从那得知了一种更为赚钱的竹子品种。
傅剑林:当时看上这个麻竹,这根二十多斤重的竹子有十斤可以做烧烤签,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有三十块钱加工利润,剩下的边角料还可以拿来造纸,竹子这个叶子像我们这边端午的时候喜欢用这个叶子来包粽子。
麻竹,是适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的竹子品种之一,它不仅竹材利用广泛,且一年种,多年收,种植到第三年竹林就能出笋,丰收期每亩地每年收笋的效益就有一千多元。傅剑林坚信,只要能实现规模化种植麻竹,就可以实现5年赚200万的财富计划。可当傅剑林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大家觉得这次他可能又做不长了。
母亲杨秀桂:因为他如果在镇里面去打一份工也可以,一千两千块钱。去那里没有收入都是全部投进去,又看不见那个钱收益,单单种那个竹。
家里人认为傅剑林没有种过竹子,面临很大风险。可傅剑林却是那种机会来了就一定会去试的人,2004年9月,傅剑林在宾阳县的同欧村找到了一片860亩的荒山,可当傅剑来到同欧村提出要包这块地的时候,他竟意外得知,还有另外两个竞争者也打着这块地的主意,而且他们给出的价格要比傅剑林高出两三倍,然而没人料到的是两个礼拜后,傅剑林却以一年一亩地二十元的最低价拿下了那片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时,当地对造纸材料的需求日趋旺盛,傅剑林的两个竞争者正是想要来包地种桉树给造纸提供原料,于是一时间那片荒山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面对挑战,傅剑林并没有认输,他不仅三番五次的找到村委会分析了他包地的前景,还给村民许下了一个承诺,正是这一招一下获得了村民的青睐。
村委书记欧流俭:因为他种甜竹笋,人家是桉树,这个竹笋环保,这个绿化都对我们很好,这个树生桉对我们农村危害不好,环境不好。
欧凡良:当时我们签的合同就是傅老板需要的劳动力必须从我们村里面提取。
傅剑林除了承诺种竹子以外,还承诺只要全村一百多户村民愿意,以后都可以去他那打工赚钱。2005年初,包到地的傅剑林和雷永培一起借了各自家里能筹来的总共七十多万元,从广东引进了28000株竹苗,满山种植起来。
雷勇培:当时我们在农村用工的一天一个工作日的劳动成本,应该是28块钱,那28块钱,这个劳动力成本我们亩产的竹笋的竹子的效益相差是很大的,远远是高于这一个的。
傅剑林算了一笔账,三年后光收笋大概需要六十多个工人,即使请一个工人按一天40元的工钱算,三个月收笋也就只需要二十多万元。这和860亩竹林三个月收笋得到的八十多万元相比,已经很合算了。傅剑林信心满满,以为万事俱备,只等收获的那一天。
傅剑林:说是三年收笋,实际上种下去第二年我就盼望着收笋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等他变钱了。
然而三年后的2008年,他的愿望落空了,尽管860亩地的竹林开始进入收获期,但是傅剑林看到漫山遍野的财富却收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收笋,他们开出了80元一天的市场价,按照当初的承诺跑到村里招工人,本以为能够很快招到六十多个工人,可跑遍了全村后,却根本请不到几个合适的。着急的傅剑林又赶忙去附近招工,但他发现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当记者来到同欧村时,我们找到了当时傅剑林招不到合适工人的原因。
记者:孩子的爸爸呢?在村里做活吗?
张秀勤:爸爸在外做工。
记者:在外做工?在哪里做工?
张秀勤:在深圳。
记者:像你的儿子儿子不在家里吗?
韦安瓶:不在。广东打工就多一点钱。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