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水产养殖技术 » 养鱼技术 越冬池塘的水文和物理条件

越冬池塘的水文和物理条件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采集部 有210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冬季马上来临,养鱼户要做好越冬鱼池的准备工作,在水位、水温、透明度、冰下照度、溶氧量、二氧化碳、硫化氢、PH值、底质、生物等方面满足鱼池越冬的条件。
水位。封冰后,不冻层水位的变动主要取决于渗透流失,加上冰厚度随温度降低而不断增加,因此,水位逐渐下降。为此,在越冬期应分期注水2-3次。
水温。封冰后,表层水温0.4℃-0.8℃,深层1.5米以下一般保持在4℃。
透明度。冰下水层的透明度通常比明水期大,在50-100厘米左右。
冰下照度。冰上积雪厚未达50厘米,冰下水层都有一定的光照。明冰,无论厚薄,透光率达30%以上,最大为63%;乌冰透光率一般为10%左右,最大为12%;覆雪20-30厘米,透光率仅为0.15%。
溶氧量。如果浮游生物产氧量多于生物呼吸等的耗氧量,那么池水的溶氧量则逐日增大;如果浮游植物产氧量少于生物呼吸等的耗氧量,那么水中溶氧量则逐日减少。浮游植物较少的池水溶氧量的变化趋势是自封冰后逐日减少。刚封冰时,水中的溶氧量约11-15毫克/升,随后由于耗氧量大于光合作用产氧量,溶氧量逐渐降低,致溶冰前溶氧往往低于3毫克/升或更低。这种越冬池如果及时补充富有浮游植物的池水,会使其溶氧迅速增高。
二氧化碳。封冰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水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水生动物呼吸。在缺氧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增加,加快了鱼的死亡。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60毫克/升,对鱼体有害,超过200毫克/升,鱼便死亡。
硫化氢。封冰后在缺氧的情况下,由于还原细菌的作用,水中的硫酸盐还原和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硫化氢。产生1毫克硫化氢氧化时需吸收1.4毫克氧。
PH值。封冰后的水体PH值逐渐降低,由弱碱性变为中性或弱酸性。这是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的缘故。
底质。越冬水域的底质对水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改良越冬池的底质对提高鱼类越冬效果有重要作用。
生物。我国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普遍减少。底栖动物如水生昆虫大量减少;大型维管柬植物大都枯死;浮游动物只有挠足类还常见到,其他种类则很少;浮游植物的喜温种类,如蓝藻也都死亡;只有一些适应低温的种类存在。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 同类技术

  相关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按分类浏览

排行榜

热点聚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