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淡水水域和沿岸咸水水域。目前已被人工驯化养殖的约有15种。实践表明,罗非鱼具有杂食性或植食性,食性广且食物链短,饵料容易解决;生长快,群体产量高;自然繁殖力强,苗种易于获得;对环境适应性强,病害少,成活率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稻田由于水层浅、水温较高、鱼类饵料生物较丰富而非常适合罗非鱼的养殖,并已逐渐成为稻田养鱼的新对象,一般亩产罗非鱼20~30千克。利用稻田养殖罗非鱼,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可以利用罗非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在农村广泛推广。

准备工作
1.稻田选择养殖罗非鱼的稻田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不受旱涝、洪水影响,保水力强,阳光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土壤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酸碱度呈中性或微碱性为好,以保水、保肥力强的稻田最为理想。
2.田间工程
(2)开挖鱼沟、鱼溜。主要作用是稻田在排水晒田、施化肥、洒农药的时候罗非鱼可以集中在鱼沟里,有个安全栖息的场所,在夏季水温过高时罗非鱼可以游人较深的鱼沟中避暑,同时也有助于罗非鱼的收获与捕捞。鱼沟和鱼溜可在插秧前挖好或插秧后10-15天开挖。鱼沟的大小、形式、开挖的位置、数量、形状等应根据稻田自然地形、稻田大小和鱼产量高低而定,一般面积较小的可挖成“田”字形,大而长的稻田可挖成“十”字形或“目”字形,-般每隔20米开一条横沟,每隔25米开一条纵沟,四周的鱼沟离田埂的距离为 30-60厘米,鱼沟的深度要求300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在鱼沟的交叉处或田四角开长1米、宽0.8米、深0.8~1.0米的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溜的多少依田块大小、形状和排水口的方向因地制宜设置。整个鱼沟和鱼溜的开挖面积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鱼沟和鱼溜的面积,开挖面积一般在稻田面积的8%左右。
(3)开挖进、排水口和设置拦鱼设备。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无论进水或排水,都可以使整个稻田内水流均匀流通。在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设备,避免罗非鱼逃逸。拦鱼设备安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30~50厘米,下部插入泥中,要牢固结实,没有漏洞。

3.水稻种植
(1)品种选择。因罗非鱼是底层鱼类,在田间游动觅食时能钻松泥土,水稻品种宜选择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强及产量高的品种。
(2)育苗及插秧尽量提前。较好在5月15日之前插完,以便尽早放鱼人田。
(3)合理栽插。为保证稻田的丰收,插秧时采取宽窄行密植,利用边行优势,适当增加埂侧沟旁裁插密度。
稻田放养
1.放养准备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放养前2周用75千克/亩~100千克/亩生石灰兑水化浆泼洒于鱼溜、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将沟及田底耙动一下,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人经过发酵的畜禽粪肥200千克/亩肥水,以培育水体中天然的基础饵料生物。
2.放养时间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也可在4月中下旬便将鱼种放A鱼溜、鱼沟中,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沟,放鱼人田,这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①鱼种选择。应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②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规格为体长 5—6厘米的鱼种200尾/亩。300尾/亩,如果能投饵施肥,可增加到300尾/亩-400尾/亩,并搭配草鱼、鲤鱼等150~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③鱼种运输中的水温与稻田中的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应将水温调节到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放鱼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④放养操作要规范。鱼种人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投放时应将鱼种投放到鱼溜中。

罗非鱼吃什么
罗非鱼稻田养殖可采用不投饵的粗放养殖方式,也可以采用投饵施肥高产养殖方式。投喂人工饵料应在鱼溜、鱼沟水面下搭设1-2个食台,可投喂萍类、菜叶、米糠、麸皮、豆饼、花生麸、绿肥、甘薯,以及禽畜粪便等。也可投喂颗粒饲料,其配方为:米糠65%,花生麸18%,粗面粉12%,鱼粉4%,以及贝壳粉1%,制成颗粒状即可。罗非鱼体重在50克以下者,每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当体重达到50~100克时,投喂量降低为4%,鱼体重超过100克之后,投喂量降为3%,投饵量一般每天掌握在投饵后34小时内能被吃完为宜。投喂时间宜在上午8:00~8:30.下午4:30~5:00。为培养浮游生物,增加鱼类饵料,可对养鱼田进行施肥,以基肥为主,重施农家肥(有机肥),追施化肥尽量用尿素,每亩7.5-10千克,一般稻田水色呈碧绿色或黄褐色时,表明浮游生物丰富,可不施肥。
罗非鱼的稻田间管理
5—9月是稻谷生长期,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应加强鱼稻日常管理。
l.重施基肥,深耕深施基肥应占全年总肥量的80%,追肥占20%,且追肥宜少量多次,比较安全的施肥量为:硫酸铵15千克,尿素10千克,硝酸铵5千克,硫酸钾7.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如施绿肥,以亩施200一250千克为宜。
2.每天巡田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田埂渗漏情况,要防止蛙、蛇、鼠等敌害生物下田,注意偶发情况,作好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注意水温,保持良好的水质,防病、防害、防逃。
3.检查食台根据饵料剩余的多寡,适当增减投饵量。
4.稻田应保持一定的水位插秧后即灌水淹过秧苗基部,以利生根返青,直到分蘖盛期时,降低水位,露出禾蔸,保持沟中有水,水稻抽穗扬花时,应深灌水,既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又有利于鱼的生长。
罗非鱼病害防治
1.水稻防病水稻病虫害防治应以生态防治为主,施用农药应选用高技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忌用剧毒农药。稻田中除草剂应少用,以手工拔除为主。用药时采用喷雾方式,粉剂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洒,水剂在露水干后喷雾。喷药时,喷嘴向上喷洒,尽量将药洒在叶面上,减少落入水中的药量。施药前应将鱼转移到非施药区或加深田水到10厘米以上,施药后及时换水,稻田施农药前,须注意天气变化,闷热天,雨天不能施药。
2.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1)水霉病,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在罗非鱼表皮内引起。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和搬运操作不小心,造成表皮损伤,以致水霉菌侵入伤口大量繁殖所致,在低温季节冻伤皮肤,亦容易感染水霉病,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对稻田消毒,用3%食盐溶液或3毫升/升二甲基蓝溶液进行鱼种浸浴5分钟。在捕捞、搬运鱼种时要格外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2)白点病,此病在水温16℃-18℃,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鳃丝充血呈暗红色,体表、鳃瓣和鳍条上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游动迟缓,逐渐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200毫升/升。2s0毫升/升冰乙酸浸洗15分钟或用80毫升/升的甲醛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也可用干辣椒0.25千克/亩,干姜0.15千克/亩,加水25千克/亩,煮沸后全池泼洒,连续2天。
(3)急性肠胃炎病,此病多发于夏季。其症状是肛门充血,体表及鳍条失去黏液,尾鳍干白,厌食,游动迟缓,体色变黑,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发炎积水。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注意均匀投饵,防止鱼暴食。治疗可用痢特灵4片加水0.5千克,浸花生麸0.5千克喂鱼。也可用穿心莲粉l份加糠粉20份拌匀喂鱼,每100千克鱼投药饵2.5千克。
(4)爱德华氏菌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有的病鱼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鳍条末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脾、肾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刨、结节样病灶,有腐臭味。此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原体是迟钝爱德华氏菌。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主要为7、8月份高温季节,范围较广,是罗非鱼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危害严重。多数是慢性死亡,持续时间较长。
防治方法:①注意合理密养、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注新水保持稻田水质清洁。②发病时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泼洒,使水呈0.4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③捣碎大蒜,按5%与饲料混匀,每天1次,连用3天。
(5)烂鳃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鳃丝肿大且色泽变淡。急性感染时,病鱼鳃丝呈紫红色,黏液多,发生腐烂直至死亡。流行季节为5~11月,主要发生在罗非鱼苗种培育期,规格为2—5厘米,发病水温在25~30℃。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高,水质老化。生长季节水质调节不及时,水体透明度过低,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导致罗非鱼烂鳃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①避免过密养殖,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换水。②发病时可用三氯异氰屎酸兑水全田泼洒,使水呈0.4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③用0.3克/立方米聚维酮碘全田泼洒。
罗非鱼捕捞
罗非鱼受惊后有钻泥的习性,活鱼起水困难。一般多采用冲水集鱼,投饵诱捕比较理想。首先,结合投饵进行驯食,使罗非鱼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捕鱼前,先在食台下敷设网具如诱捕网箱等,然后在食台处投饵,大量罗非鱼抢食饵料时,乘机收网即可获鱼。也可利用罗非鱼的顶流习性,在稻田的进水口挖一个约3平方米的鱼坑,临时用泥土围成小池,并在小池进水口的对面或与鱼沟相通的地方开一个小口,向外放水,使小池成为活水坑,内敷网具,过一段时间,田中的鱼逐渐通过鱼沟,鱼凼汇集于新挖的鱼坑中即可收网起鱼。
要彻底捕尽田中罗非鱼,可缓慢排水,使鱼逐渐集中到鱼凼中,最后排干池水即可捕出剩余的鱼群。收鱼不能太晚,一般水温下降到20℃左右即可开始收鱼,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可及时上市,小规格鱼种可以出售给具有越冬条件的养殖单位,蓄养越冬后作为春片再进稻田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