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实主义绘画中,贺俊鸿的画很有个性,也是很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家。他在表现藏獒中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偶像,并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生活、生命的感受,把藏獒这一东西居为己有提炼成自己的化身。《我就是藏獒》、《我的故乡在远方》、《我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我很孤独》、《我渴望自由》、《狼和狗之外的榜样》......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大堆有柱子无绳索的藏獒作品。他把每一匹藏獒都当成了自己的自画像,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生存状态。贺俊鸿在他的獒画中,走出了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路,那就是用藏獒表现他自己。他时常问自己:我从那里来,我又要到那里去?
《等待》是贺俊鸿的一幅新作,一匹铁包金,站在精神的荒原上,旁边歪立着两棵柱子,没有锁链,没有主人,两只无奈的獒眼,让我感到画面充满了一种莫名的伤感。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贺俊鸿尝试着表现“藏獒”在社会地位中的渺小、脆弱、和生命的短促,在冷寂空灵的世界里,“藏獒”的孤独 与无奈。 贺俊鸿的獒画中 ,多数表现的是一种萎靡不振,目光无神样子,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他的獒不仅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说话声,更主要的是能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的呼唤。他是《等待》什么?是等待主人的归来?还是等待命运的安排?或是等待死亡的降临。总之,这是一种特别内心的独白。他的绘画已经超出了绘画范围,更像使人生的一场答卷,我们在他的画中,可以辨认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可以读出作者的生存环境。他常说:城市容不下藏獒,农村养不起藏獒;我只有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这岂不是在说他自己吗:他生活在北方南堡的一个监狱里。
在他的作品中,传递着一种凄婉的情感。画中的藏獒永远都是一种无助、无望甚至绝望的表情。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种苦难的美、残酷的美、绝望的美,当我们看到一幅幅藏獒孤独、苦闷、彷徨甚至犹如死囚一般,我的绝望之感便由此而生,于是便产生了无尽的失落。这是我的悲哀,更是同类的悲哀。写到这里,读者就能看出来贺俊鸿为什么要画藏獒了,更能看出他画獒的原动力了.....
参考资料:贺俊鸿帖吧
《画藏獒的贺俊鸿》
在唐山首届藏獒展上,一个文质彬彬,满头白发的长者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现在年轻的人喜欢藏獒的很多,年老的人,除了马俊仁之外,我还没有发现谁。我看他在每个展位上都依依不舍、留恋往返,胸前还抱着一堆獒书,估计他是一个十足的獒迷。
“从北京展览之后就开始关注藏獒题材,并渐渐的喜欢上了藏獒......”
果然不出我所料,闲谈中,他真是一个獒迷。并知道他叫贺俊鸿,来自南堡油田。他说因为得到展览的消息迟了,所以没弄上展位,七、八张画还在车里。
我很想看看他的大作,他显然同意了。采访中我知道他原来是画狼的,因为受马俊仁的影响,又爱上了藏獒,并被藏獒那种冷漠、凶狠、忠诚、意志坚强的品质所感动。我看到他车里一幅幅油画很有高贵神秘之美。没想到我在唐山能遇到如此爱獒高人。
贺俊鸿说,自从他画獒以后以后,结识了很多獒道朋友,并得到了许多关怀和帮助,这不仅为他画獒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回报。他说他小时侯曾经为了学画,吃过很多苦:坐过运尸车、拣过破烂、饿过三天、徒步百里,也曾经为买不起素描纸而伤心落泪......这使我在感动中对他产生了敬意。
贺俊鸿有理由自豪,因为他为了画画付出了太多。他说他时常在画獒中看到了自己,我现在明白了那幅风雪肿的獒为什么流下了眼泪。看来只有他才会对藏獒有这种独特的感受。
临道别时,画家说,他最近构思一张画:“夕阳西下,河边的岸上,一只老獒静静的坐在草地上,身旁一个水罐,他目视远方......”我一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伊甸园,画中的藏獒是不是他??????他???????
--------选自藏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