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GS-02-001-2013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金山嘴路7号邮政编码:066199联系人:于清海(副站长):0335-5922353;13703235609刘海金(总工程师):0335-5922352;13785938588马爱春(主任):0335-5922350;13933904559
以雌核发育家系0021为母本,以雌核发育家系0679经高温诱导的伪雄鱼为父本,杂交配成的牙鲆单交种。0021和0679雌核发育系的母本均为从渤海秦皇岛海域捕获表型性状好的野生雌性牙鲆。
适宜在全国可人工控制的海水水域养殖。适宜推广区域主要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
特征特性:
雌性比例大,雌性比例约占90%以上。生长速度快,比“北鲆1号”快15%左右,比普通牙鲆快3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具有特异性遗传标记,即微卫星Poli151TUF,可以利用此遗传标记与其他群体或个体相区别。
规格整齐,遗传均一度高,多数个体具有大型黑斑。
“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一样,适宜养殖的水温范围为3~28℃,最适水温为16℃~21℃;对盐度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适宜在全国可人工控制的海水水域养殖。
缺点是不能作为海区增殖放流品种,以免影响野生牙鲆的性比。
养殖技术要点
牙鲆“北鲆2号”的养殖方法与普通牙鲆基本相同,其主要关注点如下:
1.确认从生产“北鲆2号”受精卵的单位获取受精卵,以保证种苗来源无误。
2.该新品种遗传均一度高,规格整齐,不必频繁分池。
3.该新品种不需采取特殊养殖措施,按照牙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操作规范操作即可。
养殖模式
牙鲆“北鲆2号”的养殖模式和“北鲆1号”的养殖模式一样,包括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等人工可控的水域养殖模式。具体养殖模式技术要求如下:
1.池塘养殖模式池塘要求
池塘要建在水源水质良好、清新,纳水、取水方便,道路交通畅通,便于苗种、饲料、养成出售等运输车辆进入的位置。
池塘面积以0.7公顷~3公顷为宜,池深1.5米以上,能及时换水,保证夏季养殖池水温不高于30℃。底质为泥沙底;淤泥较少且底质较硬,池底平坦。
养殖池附近海区无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及有害物质存在,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每潮汛可纳水在12天以上,否则应配备相应的提水设备,在进排水闸门处应设置围拦网。鱼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消毒并提前进行肥水。即在养殖池消毒修整后,4月上旬进水浸泡、放掉,然后分批多次进水,施肥肥水。养殖池消毒每亩用60千克~80千克生石灰或15千克漂白粉全池泼撒。
肥水用有机肥为每亩20千克。无机肥为氮肥每亩0.75千克,磷肥0.5千克。随纳入水量的增加,继续适量添加肥料。
鱼种放养
一般在5月后池塘水温稳定达到12℃以上时放苗。放苗规格为全长10厘米~15厘米的鱼种。
放养密度:应视养殖条件而定。换水条件好,夏季高温季节水位能保持在1.5米以上的池塘,5亩~10亩的小型池塘可放苗500尾~700尾/亩,10-100亩的中型池塘可放苗300尾~500尾/亩,100亩以上的大型池塘可放苗400尾/亩以下。
饵料管理
饲料种类包括硬颗粒饲料(干饲料)、软颗粒饲料(湿的冷冻的)、冰鲜或鲜杂鱼,主要有玉筋鱼、鰕虎鱼、鳀鱼等。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不能喂变质、鲜度差、腐败或冷藏时间过长的鱼。饲料安全要求:按SC/T2006的规定执行。
投配合饲料,苗种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4%,100g以上的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3%,400g以上的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投喂鲜杂鱼时,日投喂量可按配合饲料的2倍~3倍投喂。日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因牙鲆不喜强光,中午一般不投喂。水温高于25℃时应减少投喂量。
日常管理
根据潮汐规律,每天低潮时排水,高潮时进水、换水。每日换水1次~2次,换水量为20%以上。坚持每天早、中、晚巡池,观察水温、盐度、透明度、水位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详细记录。每半个月左右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15毫克/升~20毫克/升),以改善水质与底质。渔药使用按NY5071的规定执行。每月进行一次牙鲆生长及存活率的测定,用直尺测量体长,用台秤测量体重,通过均匀选点撒网估算鱼体存活数量。根据测定数据适时调整投喂饲料的规格及投喂量。
2.工厂化养殖模式场地条件
养殖场应选在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水质相对稳定,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好。可利用地下海水、淡水、电厂排放余热海水或自然海水的沿海地区。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水温不超过28℃。
养鱼车间
养鱼池建在室内,要求保温、透气、采光。光线不要太强,在2000Lx以下较好。
养殖池
鱼池多为混凝土、砖混、或玻璃钢结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均可,方形池具有地面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圆形池水流转动流畅,无死角,鱼体游动方便,鱼和饲料在池内分布均匀,排污排脏彻底,使用效果较方形池好,但对地面利用率不高。鱼池面积通常为3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深60厘米~100厘米。池底有3%~10%的坡度,以便排水排污等。
鱼种放养
鱼种标准:最小规格为5厘米,放养密度见表一。放养密度的确定与育苗室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换水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水量大,密度可适当增加。
饵料
投喂量可参考表二和表三的标准。硬颗粒配合饲料含水量低,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来确定,不宜有残饵。
环境因素要求
水深:60厘米~100厘米;温度:10℃~25℃;盐度:15~32;ph值:7.8~8.2;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氨氮:低于0.02毫克/升。
日常管理
主要是换水和清底。常温养殖时一般采用常流水换水,日换水量为4个~6个容量,夏季高温时换水量为6个~10个容量。冬季采用定时排水换水,至少换水2个~3个容量。清底每天1次,及时捞出病鱼、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