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管理
要进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不仅应建立符合一系列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而且要有相应的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方能保障无公害生产顺利进行,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其产品才能有依据地进人国内外相关市场。
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还刚刚开始,其管理方法也一定会随无公害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要求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下面将无公害河蟹养殖基地管理的一般要求列举如下,以供参考。
(1)无公害河蟹养殖基地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的相关标准要求,使河蟹中有害或有毒物质含量或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2)河蟹无公害生产基地,是按照国家以及国家农业行业有关无公害食品水产养殖技术规范要求和规定建设的,应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技术含量和组织程度高的水产品生产基地。
(3)河蟹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应根据工作性质熟悉、掌握无公害生产的相关要求,生产技术以及有关科学技术的进展信息,使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水平获得不断发展和提高。
(4)基地建设应合理布局。做到生产基础设施、苗种繁育与食用河蟹等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办公生活设施与无公害生产要求相适应。已建立的基地周围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有污染的项目。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评价,严格控制外源性污染。
(5)无公害生产基地应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建立水质、病害工作实验室和配备一定的仪器设备。对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生产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进修。
(6)基地必须按照国家、行业、省颁布的有关无公害水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例如饲料、肥料、水质、防疫检疫、病害防治和药物使用管理、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制度。
(7)建立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对放养、饲料、肥料使用、水质监测、调控、防疫、检疫、病害防治、药物使用、基地产品自检及产品装运销售等方面进行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8)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与认定制度。例如,首先由申请单位或个人提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申请,同时提交关于基地建设的综合材料;基地周边地区地形图,结构图、基地规划布局平面图;有关资质部门出具的基地环境综合评估分析报告;有资质部门出具的水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报告及相关技术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通过专门部门组织专家检查、审核、认定,最后颁发证书。
(9)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平时的抽检和定期的资格认定复核和审核工作。规定信誉评比、警告、责令整改直至取消资格的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制度。
(10)申请主体名称更改、法人变更均须重新认定。
虽然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的建立和管理要求比较严格,但广大养殖户可根据这些要求,首先尽量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无公害化生产,使产品主要指标达到无公害要求,例如: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