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春病毒病的防治
鲤春病毒病又叫鲤鱼春季病毒血症。本病侵害鱼群为鲤及其他鲤科鱼类。
【病原】
鲤春病毒病的病毒(简称svcv),外面有一层紧密包裹着的囊膜,大小为180纳米x70纳米,含单链RNA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最适活性温度为20一22CC。根据其结构
蛋白组成,可把本病毒列人水泡性口炎类。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本病是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在初春水温低于巧℃时,鲤鱼尤其易被svcv感染而得病。但本病随条件的变化,其病症也会改变。当水温高于巧℃,且鱼体的健康状况和
环境条件均较好时,鲤鱼能成功地抵抗病原,本病即不会发生和流行。
平衡,出现异常的游泳。腹部水肿、膨胀。眼球突出和振颤。贫血,鳃苍白。肛门发炎、突出。
病理变化皮肤、鳃及所有器官、组织都有点状出血,尤以缥的内壁为常见,有时
发生细菌性继发感染。肌肉当出血时呈红色。腹腔有渗出液。肝、脾、肾水肿,肠卡他性炎。造血组织坏死,肝脏和心肌也有局部坏死,肠内常被产气单胞菌或极毛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败血症。
监测与诊断常用血清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控制措施】
(1)除加强综合预防措施,建立检疫制度外,可用提高水温来预防。
(2)如果可能尽量培育无病鱼种和使用无菌水,对本病毒有抵抗力的鲤鱼有助于防制本病。
(3)口服或经腹腔内接种疫苗。
(4)药物消毒,用含碘量100毫克/升的碘状消毒池水,可预防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