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水产养殖技术 » 养鱼技术 黄颡鱼

黄颡鱼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采集部 有211人浏览 日期:2025-07-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黄颡鱼属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姑鱼等。在我国各大水系都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中广泛分布。该鱼氨基酸含量丰富、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身价倍增,已成为高档紧俏水产品,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外形特征

黄颡鱼体型略侧扁,较短粗,腹部平坦,体裸无鳞,有明显的背棱;头大宽平,眼小,位于头的前部侧上位,口裂大;有须4对,上颌须最长,下颌须有2对,外侧须长于内侧须;背鳍硬刺后缘粗糙,锯齿不明显;脂鳍较短;胸鳍呈扇形,硬刺粗状,前后缘均具锯齿,后缘发达,前缘细小;臀鳍为21条~25条;尾鳍呈深叉形,尾柄较短。黄颡鱼整体观为黄色,体侧有不规则黑斑,背部黄褐色,腹部淡黄色或乳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与食性

黄颡鱼多栖息于溪流、湖泊、池塘底层的暗处、石缝、植物丛中,昼伏夜出,白天活动不频繁,夜晚四处活动觅食。天气好时,刚孵出的幼苗在水体中上层集群活动觅食。水泥池培育时,幼苗一般贴附于池壁四周。

黄颡鱼是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成鱼阶段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型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可投喂蛋黄、绞碎的鱼肉、动物下脚料等,经驯化后可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生态习性

温度适应性黄颡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1℃~38℃,生长水温为16℃~34℃,较佳生长水温为

22℃~28℃。

溶氧需求黄颡鱼较耐低氧,溶氧每升2毫克以上时能正常生存,低于每升2毫克时出现浮头现象,每升1毫克出现窒息死亡。

pH值的适应性黄颡鱼适于偏碱性的水域,最适范围7.0~8.5,耐受范围6.0~9.0之间。

生长特性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重多在70克~200克之间。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1龄鱼可长到25克~50克,2龄鱼则可长到50克~120克;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1龄鱼即可长至100克~150克,完全可达商品规格。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 同类技术

  相关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按分类浏览

排行榜

热点聚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