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水产养殖技术 » 养鱼技术 小龙虾的疾病防治

小龙虾的疾病防治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采集部 有209人浏览 日期:2025-07-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小龙虾的疾病防治

1.出血病

出血病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不久就会死亡。防治方法:若发现病虾要及时捞出,避免传播,并进行池水消毒,用0.5-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消毒。每667平方米取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盐酸环内沙星原料药1.25-1.5克,连喂5天。

2.烂鳃病

烂鳃病由细菌引起,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残饵、污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2克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由水霉菌引起。患病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虾表皮肌,向外长出棉絮状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下降,严重者导致死亡。防治方法:在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虾体损伤;用1%-2%食盐水对病虾进行较长时间浸浴,效果较好。

4.黑鳃病

黑鳃病是因水质污染严重,鳃丝受霉菌感染所引起。病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丝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方法:保持养殖水体清洁,溶氧量充足;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3次,每次浸浴3-5分钟。每立方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全池泼洒。

5.烂尾病

烂尾病因虾受伤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疱,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南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烂掉。防治方法:苗种运输和投放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饵料要充足、投放、均匀,防止囚争饵互残;每立方米水体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

6.纤毛虫病

幼体、幼虾和成虾均易患此病,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及附着性丝藻着生于甲壳上而引起。幼体在患病期间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活力减弱,影响幼体发育变态。幼虾患病后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减弱,影响生长、发育,鳃丝上附着纤毛虫后,影响呼吸,多于黎明前死亡。感染慢性病毒病后蜕壳期延长或不蜕壳,加之自理能力下降,才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保持合理密度,注意虾池环境卫生,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优质饲料,增强虾体质和自身免疫力;用纤虫净毒杀。根本的办法是随时捞出病虾,避免疾病的传播。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小龙虾

>> 同类技术

  相关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按分类浏览

排行榜

热点聚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