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苗种繁育技术
一、技术简介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鳜鱼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甸。雌鱼两年达性成熟,雄鱼一年可达性成熟。成熟的亲鱼在江河、湖泊、水库中都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环境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漂流孵化。
二、技术要点
(一)亲鱼的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是从天然水域中捕起体重0.25-0.75千克,全长21-31厘米的亲鳜,运回后经30-50天的短期培育,即可在当年成熟并进行催产。二是在池塘中培育亲鱼,经过精心的投喂和饲养管理而成熟。亲鱼雌雄性鉴别。鳜鱼肛门的后面有一白色圆柱状小突起(即生殖突起),在这生殖突起上,雌鱼有两个开口——生殖孔和泄殖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顶端。根据这一外观特征,不论是生殖季节,还是非生殖季节,都可鉴别鳜鱼的雌雄。此外,在鳜鱼性成熟时,尤其在繁殖期,雌鱼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
(二)催情剂种类用于鳜鱼人工繁殖的催情剂,主要有鲤鱼、鲫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怀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种。
(三)注射方法和剂量1次注射。若单用脑垂体·则雌鱼注射量为14-16毫克/千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混用,雌鱼注射量为脑垂体2毫克/千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毫克。如果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射剂量随鱼的大小而不同,体重3千克以上的雌
鱼注射的为200毫克/千克;体重1-2千克的注射量为200微克/千克;体重l千克以下的雌鱼注射量为400微克/千克。雄鱼注射剂量为上述雌鱼剂量的一半。
两次注射。两次注射一般使用脑垂体的效果较好。先进针剂量,雌鱼每千克为0.8-1.6毫克,雄鱼减半。第二针剂量,雌鱼每千克为10-15毫克,雄鱼减半。先进次注射与第二次注射相隔时间一般为6-8小时。一般采用两次注射的催产效果较好。注意事项鳜鱼的鱼鳍税
利且坚硬,捉鳜鱼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鳜鱼的吻端下颌骨处将鱼提起,再用纱布和毛巾把鱼包住,留出注射部位即可注射。此法操作不仅不伤鱼,还能保证注射人员不被鱼鳙刺伤。
(四)自然产卵自然产卵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亲鱼受伤轻,但受精率比人工授精的方法要低些,鳜鱼产卵适温为25-31℃。在繁殖季节,成熟的亲鱼注射催情剂后,可将雌雄比例配对放到产卵池中自行交配产卵,一般雄鱼应略多于雌鱼,雌雄比例为1:1.5。
如果没有产卵池,也可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故人筛绢网箱内,经过一段时间,亲鱼照样能自行发情、产卵。待亲鱼产完卵后,就可将亲鱼捕起搬走,再将箱内的鱼卵集中起来,舀人面盆或其他器皿内,移到孵化器中孵化。
(五)人工授精
1.当亲鱼已发情,但还未达到高潮时(即鳜鱼开始发情之后15分钟),立即拉阿捕出亲鱼,将雌鱼腹部朝上,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时,捂住生殖孔,井将鱼表面的水擦净,然后将鱼腹朝下,让卵流入预先擦干净的瓷盆中,同时立即加入雄鱼精液·用羽毛搅拌1-2分钟,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搅拌一下,静置1分钟后就可放人孵化缸中孵化。
2.人工孵化。孵化时需有一定的水流。通常利用孵化家鱼卵的孵化缸(容量200升左右)或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为20-30℃水中容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孵化缸中的流速应比孵化家鱼卵时要大。经3-4天即可孵出鱼苗。
(六)疾病及其防治
1.水霉病:在鳜鱼繁殖过程中,如果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污物,会使鱼卵受损,从而感染上水霉菌。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对鳜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纱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2)用2%的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3)不要选择受伤的鱼作亲鱼。(4)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者用1%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另外,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鱼体擦伤。
2.纤毛虫病:这是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车轮虫等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头部。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白点状物·口不能合上,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该病
危害性极大。
防治方法:(1)对流水池每天用3%食盐水全池泼1次,停水3-5分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2)对流水池用浓度为1.6X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停水3-5分钟,疗效明显;静水池用浓度为。.7×l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3)夏花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病鱼2分钟。
3.锚头鳋和中华鳋病: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鳜鱼体表,使鱼体消瘦,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中华鳋主要寄生在鳃部,破坏鳃组织,影响呼吸能力。这种鳋类主要是危害鳜鱼种·危害较大.1尾5厘米的幼鱼体上如寄生2个锚头鳋,就可导致幼鱼死亡,因此在养殖中应及早预防。防治方法:(1)放苗种前池塘应用生石灰带水清塘,可杀灭水中的鳋体,并要随时注意水源和饲料的清洁工作,减少传染源。(2)鳜鱼的饵料鱼可用1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2小时,可消灭鱼体上的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