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林木种植技术 » 病虫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黄花病成因辨析

园林植物黄花病成因辨析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林木种植技术研究室 有210人浏览 日期:2025-07-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园林养护管理中,植物黄化病是普遍发生而且较为常见的,但也较容易被忽视。叶绿素在合成和分解的整个动态平衡中容易被破坏或分
赞助商链接
 园林养护管理中,植物黄化病是普遍发生而且较为常见的,但也较容易被忽视。叶绿素在合成和分解的整个动态平衡中容易被破坏或分解,其含量会出现较大波动而引起植物叶片颜色发生变化,当叶片缺乏叶绿素时就会出现黄色,引起叶片失绿,表现为老叶发黄、整株黄化、嫩叶黄化、花叶状等现象。失绿的原因既有生理代谢,又有缺乏矿物元素、离子毒害、环境胁迫等多方面。 生理性病害
  营养元素缺乏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铜、锰、锌、氯、硼、钼。其中某些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如氮、镁,某些元素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酶的活化剂,如铁、铜、锰、锌,如果缺乏某种元素就会造成叶片黄化。   缺氮素 植株矮小,叶片色灰白、色淡,从老叶开始黄化,逐渐波及嫩叶,表现为老叶黄化枯焦。   缺磷素 叶色暗绿或呈紫红,叶片基部黄化或整片叶黄化,新叶淡绿。   缺钾素 叶色淡黄绿,从老叶开始,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白斑,逐渐干枯。   缺硫素 叶缘失绿,从嫩叶开始黄化。   缺镁素 叶组织失绿,叶缘保持绿色,从老叶开始黄化,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或斑点。   缺铁素 叶肉组织绿白色,叶缘保持绿色,从嫩叶开始黄化,无坏死斑点。   缺锰素 叶缘卷曲,叶片扭曲,叶脉保持绿,从幼叶开始黄化,有灰褐色坏死叶现象。   缺铜素 叶尖叶缘黄白色或变褐色,从幼叶出现黄化,顶芽易枯死,老叶较弱,发黄枯焦。   缺锌素 叶缘卷曲或皱缩,从老叶叶缘黄化,叶片普遍有坏死斑点。   缺硼素 新叶透明黄化,起泡,叶脉呈木栓状,如柑橘。   环境胁迫类型水分胁迫:不论是旱或是涝都会导致植物缺水,引起生理水分失衡,叶片发黄枯萎。干旱缺水:植物叶片失绿、发黄,先从新叶、嫩叶开始,叶片干枯在树枝上或整株枯萎;水分过多:植物根缺氧引起腐烂,表现在上部叶片失绿、干枯、甚至整枝干枯。   盐碱胁迫:一般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pH值在6.5至7.5,偏酸性花木在碱性土壤中长期生长会出现黄化、生长不良等病状。同时某些花木虽能耐碱,但对盐分的危害不适应,就会出现叶片黄化、生长不良状。盐分过量:老叶开始黄化,甚至整株干枯死亡;碱胁迫:植物中毒,叶片黄化,严重时整株死亡,如施肥不当造成的肥害。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影响其光合作用,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尤其喜阳植物荫蔽环境下,或阳生植物强光暴晒下,叶片率先失绿,出现病状。阳性花卉荫蔽过重表现为叶蔫、叶小、颜色淡,严重时失绿黄化,光合作用弱,缺养分造成。阳生花卉强光暴晒表现为日灼现象。   大气污染指空气中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气、氯化氢、氢氟酸以及光化学烟雾、酸雾等。表现病状为植物叶片黄化,逐渐变褐色,想整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温度不适宜温度突然变化会引起植物组织发生变化,严重时会出现萎蔫、黄化、凋零、枯死等,如天南星科,竹芋科植物,另一种情况就是低温冻害引起的黄化。 离子毒害
离子毒害包括土壤重金属、空气毒元素以及人为喷施农药、肥料、除草剂等危害。   铜过量 其症状同缺镁。   钼过量 叶片失绿,小枝红黄或整株黄,多发生在酸性土壤。   硼过量 叶缘发黄,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氯过量 叶尖失绿变为褐色,尤其针叶树类,如同枯叶病状。   锰过量 叶缘白色或呈紫色,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汞过量 叶片黄化,植株分蘖受抑制,植株矮小。   铬过量 叶片内卷,退绿枯黄。   镍过量 叶片失绿状似缺铁,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白色条带状。 病虫侵染
病毒感染 叶片多出现花叶病状,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如紫薇黄化病、山茶花环斑病、月季花叶病、郁金香碎花病、仙客来花叶病等。   病菌侵染 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及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根瘤病等,共同特点是有病害发生时最初表现叶片失绿、黄化、变褐、干枯等。   昆虫危害 先进种情况是五小害(蚧壳虫、蚜虫、螨类、蓟马、粉虱),通过吮吸、刺吸叶片,造成叶片失绿发黄,如红蜘蛛、蚜虫、介壳虫、蓟马、木虱;第二种情况是咀嚼或长虫直接危害叶片或叶柄,造成叶片失绿黄化,如国槐叶柄、小蛾雪松树、松树、铁线莲潜叶蝇;第三种情况是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破坏了根系或损伤枝干造成叶子枯黄至枝干枯死。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