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水产养殖技术 » 养虾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的那些事儿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的那些事儿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采集部 有256人浏览 日期:2025-07-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我们经常使用弧菌培养皿来测试弧菌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有我们常说的黄弧菌、绿弧菌。

绿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a2017121218304399.jpg">
黄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2017121218305661.jpg">

一、弧菌的生活习性

1、弧菌适应温度:10-35度,最适25度左右;

2、生长需要盐度:一般在0.5-6%,最适1%,溶藻弧菌可以在7-10%的盐度下生长。可见,弧菌在半咸水和海水中很多,在淡水中较少。这也就是淡水养殖对虾,弧菌病发病率较低,养殖成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弧菌的繁殖速度随着盐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快,据调查显示一个弧菌分裂繁殖一代(变成2个弧菌)也只需要10分钟。

3、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和腮进入体内。虾在2-4公分时经常出现爬沙现象(高位池出现浅水区集群),多为觅食活动,虾苗摄食沙里的微生物,这时极易误食池底大量滋生的弧菌,若再赶上水体、天气变化,虾苗体质下降,很容易就“中镖”了。高位池薄膜上厚厚的藻膜也在这时候被虾慢慢摄食掉,藻膜中同样含有大量弧菌,对虾也容易被感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2017121218310413.jpg">

二、弧菌的危害:

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会引起红腿红尾等初期症状,继而出现肠炎和肝发红、肿大或萎缩,严重的引起菌血症“红体病“。

哈维氏弧菌: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 霍乱弧菌会引起瞎眼。

三、常见的各种弧菌分别会引起什么病症

1、哈维氏弧菌
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感染哈维氏弧菌的症状: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濒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2、溶藻弧菌
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多发生在夏季,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是鱼、虾、贝等海水养殖动物的条件致病菌,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主要原菌就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

3、副溶血弧菌
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现绿色,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在缓慢流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四、弧菌都会引起哪些对虾疾病:

1、患病时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中红色素色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肢病”、“红腿病”、“红足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2017121218310723.jpg">
2、患病对虾腹部甲壳侧面的下缘出现小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有些相似,一般在每一腹节甲壳的下缘都有。随后变成褐色或黑色斑块,显然是黑色素沉积所致,通常叫“黑白斑病”。

3、个别患病虾还可有大颚和尾扇基部甲壳的条状白斑出现。对虾由于弧菌的感染,鳃组织发炎溃烂,鳃腔外的甲壳变得疏松并向两侧张开,由于鳃组织呈黄色,所以叫“黄鳃病”或“烂鳃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2017121218311126.jpg">
4、对虾鳃组织受到溶藻性弧菌等感染后,局部鳃组织内有大量黑色素和色素细胞沉积和增生,呈黑色,这是“黑鳃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niu86.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article/2017121218311828.jpg">
5、个别患病对虾出现肌痉挛,多在第三腹节处呈痉挛性弯曲。严重者伴有腹部肌肉浑浊,并不断加重,直至肌肉坏死。

6、在许多对虾养殖场曾出现过对虾“烂眼病”广泛流行的现象,经鉴定,该病是一种非01型霍乱弧菌感染所致。

五、弧菌的防治:

1、蛭弧菌(弧菌清),以菌吃菌,预防治疗用。

2、以菌制菌,研究表明,当环境中的弧菌数量超过理论阀值,但水体中总异养菌的数量达到弧菌数量的30倍以上,对虾仍是安全的。定期泼发酵后的生命e号+浓缩益生菌等有益菌,有益菌从数量上抑制弧菌发病。

另外,养虾防重于治,首先我们要研究怎么打菌,塘底打菌,水体也要会打菌,菌打好了水自然就亮,这样虾生长的大环境就好了。而且菌不一定非要单独用,拌料可用“生命e号”,喂料可用发酵料(生命e号+浓缩益生菌),前期菌用好了,不但水稳定底好,而且让弧菌无所遁形,减少虾发病的机会。


作者:中易物联营销部 张秋菊

(本文已被浏览 2456 次)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

畜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技术
宠物喂养技术 蔬菜种植技术
花卉种植技术 药材种植技术
林木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技术
农副产品加工 农资百科知识
粮食种植技术 棚舍建设技术
养殖技术书籍 饮食养身技巧
家居装饰攻略 农产厨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