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虫,又名方格星虫或光裸星虫,俗称:沙虫,是我国南方海产珍品。它的形状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10厘米~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沙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等海产品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为海参、鱼翅所不及。
沙虫价格
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因为对生长环境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海水被污染或水质略有改变,沙虫便会大批死亡或逃离,因而沙虫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大量的采捕,野生沙虫数量十分有限。新鲜的沙虫市场价格达到50元~60元/斤,而沙虫干的市场价格则达到800元~1200元/斤。
沙虫生长在沙里,靠吃沙滩里的微生物长大。因此,其肚子里不免有沙。取沙时,不能弄破虫体,虫体弄破后沙子会进入肉内,就更难洗干净,用刀是行不通的。在沙虫产地,人们吃沙虫是用竹签来翻。在翻沙虫前,先要把沙虫血放到容器里,供做菜时使用。翻沙虫是精细活,一般都由心灵手巧的渔姑来干,只见她左手固定住沙虫,右手一只竹签从沙虫头端进尾端出,然后顺着竹签把腔内翻过来,再放入水中把腔内沙子洗净。由于翻好的沙虫像一根小香肠,因此沙虫也称“海滩香肠”。由于沙虫多为野生,对生长环境有苛刻的要求,只有在平缓沙泥夹杂的海滩才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也很高。在海南,沙虫主要分布在儋州、文昌、陵水,其中儋州市光村镇的沙虫十分闻名。下面介绍一下沙虫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面积一般在3亩~5亩为宜,呈长方形或方形,水深80厘米~120厘米,底质以泥沙质为好,含沙量70%以上,且要求松、粗。塘堤坚固耐用,池塘保水性好,能自然排干池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工业和生活污水流入。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的清理及消毒。收虫后封闸干塘,修整塘堤,清除塘底,池塘内四周挖环沟,沟宽50厘米,池塘划块,每块宽200厘米~250厘米,块与块之间留50厘米宽的沟,供排水与操作之用。池塘养殖块面划分经过翻土、耙土后用木板将块面压平抹光,由块面两边往中央压成“马路形”,不能让块面积水。对平整后的池塘在放养前10天进行药物清涂,可选用漂白粉制成乳液全池泼洒,每亩用量为8公斤~10公斤。
肥水药效期过后蓄水培养基础饵料。进水口用孔径8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进水40厘米~50厘米。肥水可选用发酵的农家肥,用量为每亩200公斤,铺在养殖块面上,或每亩施氮肥3公斤、磷肥1公斤。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用有机肥与微生物制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苗种放养与养成管理
沙虫投苗放养时间主要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每亩投苗50公斤,规格为每公斤400多条,放养的苗种要求个体完整无伤,颜色为深褐色。放养宜选择晴天进行,池塘海水盐度在25‰左右,养殖水体与育苗盐度差不宜超过5‰。
苗种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条为宜,放养前计算好池塘所需苗种数量,然后将苗种均匀散播于养殖块面上,让其自然钻入泥沙中。
沙虫苗种放养后即进入养成管理。经常检查养殖块面,定期疏通水沟。放养2天~3天后,下塘检查苗种放养的成活率,发现成活率低,应立即补苗,以后每个星期都下塘检查,水沟和堤坝要经常护理。进入夏季,及时疏通沟道,把块面平整成“马路形”,不能让块面积水,使块面结实起来,形成稳定的沙虫生活环境,便于其生长。在遇台风及大暴雨时,常会引起养殖塘内海水比重突降,故雨后应及时排干塘水,涨潮时纳入新鲜海水,防止海水比重过低引起方格星虫的死亡。
养殖沙虫注意事项
养成期间不同季节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调节水位。春秋季天气暖和蓄浅水,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加深水位。一般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月干塘2天~3天,利用干塘之机,下塘清除鱼、虾、蟹及浒苔等敌害生物。
沙虫以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养殖期间根据池塘情况,可适当进行施肥繁殖藻类或投喂一些人工饵料作为补充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