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蛇种特征
(1)蟒头顶具大型盾片,前颌骨上也具牙齿。身体背面和侧面都有云豹状大斑纹。体长可达7m,重50~60kg。
(2)王锦蛇又名大王蛇、臭黄蟒。体长者可接近2m。其头部鳞黄色,四周黑色,体背的鳞片亦为黄底黑色,身体前半部有明显的黄色斜斑纹约30条,到后半部消失。腹面色黄,具黑斑。
(3)棕黑锦蛇乌松、黄汉,成蛇全长可达1.5~2m。有的蛇体色较黑,具有黄色横斑;腹鳞具黑色斑点。有的成蛇体背呈棕黑色,在体后及尾部有黄黑相间的横斑。
(4)黑眉锦蛇又名菜花蛇、双线蛇。成蛇体长1.5-2m。眼后有明显的黑纹延伸到颈部,故名之。
(5)虎斑游蛇又名红颈蛇。全长近Im。背面主要为绿色,体前段杂以橘红色和黑斑蚊,体后段只有黑斑。
(6)鸟梢蛇又名乌蛇、青蛇。成蛇体长者可超过2m。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有两黑线纵贯全身,在成年个体的体后部黑线逐渐变得不显。
(7)金环蛇又名金蛇、佛蛇。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二环的宽狭大致相等。
(8)银环蛇又名白节黑、九道箍。体背黑色,上布许多狭的白环,腹面白色。
(10)眼镜蛇又名膨头蛇、扁颈蛇。体长1~1.5m。受惊时,身体前部竖立,颈背部的花纹呈眼镜状,故名。体背部黑褐色,有狭的黄白横纹15条,腹面黄白色。
(11)蝮蛇又名草上飞、七寸子。体一般较短,不到80cm。背面灰褐色,体侧具黑褐斑纹,腹部灰黑色,有黑色斑点。鳞片具隆起,尾部骤然变细。
(12)五步蛇又名尖吻蛇、蕲蛇。头呈三角形,颈部明显,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
(13)竹叶青又名青皮蛇、红眼睛。体背全呈草绿色,背鳞最外侧的中央白色。头呈三角形,颈细。头顶具细小鳞片,无大而对称鳞片。
2.蛇生物学习性蛇类喜栖息在温度适宜、离水不远、捕食方便的环境中,多以洞穴为安身之地。喜食活的鼠类、蛙蟾、小型雀类以及鱼类等。一般春暖以后直到晚秋是蛇的活动季节,特别是7~9月,气候炎热、雨量多,蛇特别活跃,在我国传有民间谚语“七横八吊九缠树”。蜕皮是蛇的生长规律,具周期性,大约每年蜕3-4次。蛇是变温动物,秋末到次年春季4~5月,为冬眠期,当外界温度下降到6~8℃蛇就停止活动。蛇为体内受精,雄性具成对交配囊,多为卵生,亦有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