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蛇为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 000多年以前,西汉 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该书只收蛇蜕一种,到 《本草经集注》增加蟒蛇、蝮蛇两种。以后逐渐增加,北宋出版 的《开宝本草》中记载着尖吻蝮又称(五步蛇、蕲蛇)可治疗中 风、湿痹等多种疾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叙述r。主治中 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癞”。在国外,公元1 800后,某些欧美国家才开始引蛇人药;日本在1915年有蛇之药用的记载。中医认为,蛇肉性味甘咸、温、有毒,多以酒泡制成药酒。如品牌的“三蛇酒”就是用眼镜蛇、金环蛇、滑鼠蛇与白酒 泡制而成。依据中医理论,常在其中加上银环蛇和百花锦蛇制成“五蛇酒”,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明显。蛇酒亦用于病后或产后虚弱、神经痛、胃痉挛、痿襞、步履困难等疾病。蛇粉的应用范围很广,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劳损及各种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疗效。蛇胆汁中含有胆色素、胆酸、胆固醇、卵磷脂及其他磷脂、脂肪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可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刺激肠道蠕动。中医认为,蛇胆味甘、苦,性寒,有小毒,有祛痰、祛湿、舒肝、明目作用。蛇胆可经加工炮制成中成药,如蛇胆陈皮散,主治心腹隐痛、消化不良;蛇胆川贝散,主治慢性咳嗽。金环蛇、眼镜蛇、灰鼠蛇或白花锦蛇的胆浸泡于白酒内制成的“三蛇胆酒”,内服后可用可治疗风湿骨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眼目发花等症。以蛇胆为原料,可配制蛇胆川贝枇杷膏、蛇胆陈皮等。蛇胆追风丸等中成药,可用于治疗&JL肺炎、支气管炎或伤风咳嗽等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