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饮食养身技巧 夏季如何养心?

夏季如何养心?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食品健康养生研究室 有212人浏览 日期:2025-07-0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大病要康复,关键是养心。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  

五脏各对应于一个季节,每个时节都需要养不同的脏器。因此,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入夏之后,天气渐趋炎热。夏气通于心,故夏季养心,最当其时。  

一,夏、心与火、水  

心者,火脏。心之为字,类似于“火”字倒过来。心藏君火,火性炎上,人之聪明思悟皆因君火向上而生。但君火上炎,肾水下潜,则成火水未济之象。故善养生者,要养心火向下,以温煦肾水,以成水火既济之卦,则肾水不寒而心火不浮。古贤制字之妙,概在于此吧。再者,水之为字,亦坎卦之象,其中自有妙义。  

夏天炎热,热则心火浮,火愈浮则水愈沉;再者,心火妄动,易扰相火,导致精宫飘摇。因此,夏天不但要安心,亦需调肾。调肾,使肾水上承,既可以凉润心火,又能使心火不至于过度上浮;安心,使心静,则君火畅和,相火自然稳固。  

二,动作饮食可以养心  

夏日由心所主。与心气相通,心要工作,就必然会累,因此炎夏要重视养心。除了汤药、针灸以及推拿、食疗之外,亦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刺激心经,达到养心之效。  

一则双手指交叉翻掌外撑,两小鱼际根部使劲;  

二则双上肢在体侧外开45度,然后以小指为轴努力外翻手掌;  

三则双手握紧单杠,利用体重悬垂数十秒钟。以上动作皆自然呼吸。  

再者,心主血脉,心若过度劳累,就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心其色为红,自然的红色食物有养心之效,如西红柿、红葡萄酒、乌梅、胡萝卜等;心通于火,午时火最旺,要小睡片刻;心在液为汗,炎热则当汗出,能解心之热。  

三,养生之要,静以养心,俭以养德。  

养心能平衡五脏六腑,而神有所主;养德可培育一身正气,而侈不能移。静者,心之所共,静则神归,神归而气血得和,正不受邪之所侵犯;俭者,德之所宗,俭则寡欲,寡欲则谨身节用,形不被物之所役使。总之,险躁则心扰,嗜欲而德败。故治病之要,在内求自心、将养善德。  

《内经》主张“恬淡虚无”,老子讲“无为”。  

养生,关键是养心,就当从“恬淡”和“无为”上下功夫。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纷嚷嚷的世界,怎么可能隐居名山古刹,只伴佛火蒲团度过此生。故说,真正的养生,是不期无为而自无为,不期恬淡而自恬淡,虽终日忙忙碌碌,但心神安谧,日接绚斓,却淡泊自如。  

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调,精神健旺,不但不易生病,且能延年益寿。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笑口常开、无忧无虑的人,往往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何病之有。而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悲悲戚戚、怨恨烦恼之人,其脏腑不和,百病自生。故说,养生首在养心,使心理平调,则百岁可期。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和。  

四,静坐或站桩是养心的法门  

静能养心,故要学会静心。患病的人最忌烦躁,越是烦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脏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复。佛家讲,要保持灵台清静;道家讲,静能生定;儒家讲,静能生慧;静者寿,躁者夭。静心,不只是静坐,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  

中年之后正气渐亏,此时要开始重视养生,较好能做到素食、独宿、默坐。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则肠中之气不浊,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独宿意味着减少房室,从而可以将养肾精,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默坐可养心,心神以静为养,以动为泄,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病人较好坚持静坐或站桩,这是身心皆静的较好法门。关键不在坐,或站,而在静,要身静、心静、神静。因为静则生阴,静则生慧,静则阳藏。这是阳气的归根,是真正的调和阴阳之道。  

五,什么样的心境,决定着什么样的健康。  

充满怨恨恼怒烦的心境,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充满快乐、善良、慈悲的心境,则能让脏腑和谐,气血和畅,其健康必然有保证。久病难愈,与其苛求良医,何如自安己心。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病痛,若想真正康复,关键还在于养心。否则,越求医,越失望。  

心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养心。虽然人生中诸事纷纭,但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淡然,则事情不能伤害我们的心。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让外来的人、事、物干扰我们平静的心。心若不妄动,则气血通畅,脏腑和调,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受伤的最终是自己。  

养心要怡情。不因物喜,不由己悲,无七情过激之伤。不仅要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心理,亦需忌胜负心。胜也罢,负也罢,淡然处之即是。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好,总考先进,若某次考试得第二就心中郁闷,现在想想多么可笑。有人下棋,只能赢,不能输,输就气急。前贤说: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只求半天之乐,何必执着输赢。  

六,心者生之本,神之居。  

人身三宝,精气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精存则生,精失则死。肾主精,肺主气,心主神。肾精充足为养生之本;精足而肺气亦足;气足则心神得养,故精为本。“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妄动,上则耗气,下则耗精,为祸最烈。  

故养生不但在宝精,更需养心神。心主神,恬静少言则神收,闭目息虑则神藏。神足而君火自明,五脏六腑因而和畅。  

百病之生,或扰于脏腑气血,或晦其神明君火,世人皆知药饵调其血气,却不识养心复其神明。诸位大病、重病或久病患者于服药打针之余,尤需重视养心,若心神不宁,则正气难复。故曰:养心实为康复先进捷法。  

若心神不定,一方面会出现心神本身的病变,如自闭症、癫痫、失眠、焦虑、疲劳综合征等,亦可出现脏腑的诸多病症,如当前常见的各种慢性病变多与此相关。因此说,治病当以调治心神为主。且养心亦足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在病家在医者,都需要先治心神,此为治病之根本。  

人之所贵,在于能控制自己的心神,不为诸多诱惑所动,使之向善向道。若心神被形骸所役使而色欲炽盛,或意识被名利所牵缠而神魂颠倒,则人的正气必将日损。心神不正则脏腑必受其累,且正损而邪进。故所谓养生,首在养心,将养自己心神中的一团正气。如此则五脏六腑气血平衡,自然形体可保而健康不损。  

不管是大病重病,还是小病轻病,都需养心。疾病治本之道即在于养心,或读经典,或行善事,或静坐,都有益于心神。心神健旺,则正气存内,邪气不能干扰。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