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麝鼠的消化特点
麝鼠牙齿的构造和排列方式明显地显示出其草食性的特点。它的齿式为(1+0+0+3)/(1+0十0+3)=16枚,无犬齿和前臼齿。不断增长出门齿可以啃咬食物,呈折叠磨灭面的臼齿可将食物磨成细末,咀嚼食物能力很强。整个消化道的长度为其体长的8一10倍。胃、小肠和大肠的平均容积比为23:18:54,大肠的容积大,能进行微生物消化。盲肠很发达,具有较强的消化机能。
(2)麝鼠的营养需要
包括维持营养需要和生产营养需要两部分。维持营养需要是指圆毛皮与药用动物养殖大全麝鼠所需的最低营养标准,如维持体温、呼吸、循环等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生产营养需要是指在维持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繁殖及生产毛皮的营养需要。一般情况按下列标准供给:
越冬期(11月至翌年2月),可进行维持饲养;日粮蛋白质含量控制在8%一10%,粗纤维20%,适当添加能量饲料;春秋繁殖季节,日粮中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0》《一14%,蛋白质含量控制在16%,哺乳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至18%左右。
(3)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1)青绿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青绿饲料宜现采现喂,尽量保持新鲜,一般不要直接投放到运动场上,而应放到特制的草架上或运动场的铁丝网上,较好在早晚投给。
2)精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谷物性饲料要先制成粉状,熟制后饲喂;新鲜的动物性饲料可以直接投喂,也可剁碎后加到谷物内熟制后喂。动物性干饲料可与奶、蛋、酵母、矿物质等共同混于谷物性饲料中熟制后喂。精饲料每日喂一次即可,投喂的时间较好在两次喂饲青绿饲料之间,并且数量要准确,不可超量供给。
2。麝鼠饲养管理
(1)新引入野生麝鼠的驯养管理
新引入的野生麝鼠胆小易惊,不适应突变的家养生活条件,经常躲在窝室中,不敢外出活动和觅食,见人便会发出“咯咯”的咬牙声,头部紧张颤抖或到处乱跑乱撞,也有的在圈中一角埋头躲藏,畏首畏尾。一般多在夜深人静时才敢偷偷采食和活动,但闻声又会迅速逃避。为了保证成活,引种初期必须尽量保持饲养场环境安静,谢绝参观,避免突然的噪音刺激,待有采食行为之后,再逐渐加强驯化。
(2)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准备配种期实质上是静止期与配种期的过渡阶段,一般是1—3月份。具体要求为:
①分窝和配对。上一年没有分窝而群居越冬的育成麝鼠此期已基本达到性成熟,要进行分窝和配对。对于越冬期发生死亡或因为外调而出现的单只麝鼠,也应在此期选好配偶,放于同圈舍中饲养。借助分窝和配对的机会,应清除窝室中的污物,更换垫草。
②尽早供水。对室外饲养的麝鼠,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温暖天气或中午暖和的时机,灌满水池。为防止结冰,可在晚间将水放出,重复数日,待没有冰冻危险时,再昼夜供水。
③改善饲料。此期饲料应尽量多样化,日粮中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的供给,有条件时,补喂一些大麦芽和胡萝卜更好。
④复壮弱鼠。对于瘦小、体弱等体况不良的个体要加强喂养,促使其增强体质和性器官正常发育。
(3)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麝鼠的繁殖期(4—9月份)正值夏秋季节,是水草茂盛、食物最丰富的季节。每日除每只需给青绿饲料250—500g、谷物饲料40—50g外,再补喂少量牛乳、小杂鱼或其他动物性饲料及维生素E。
麝鼠妊娠时间较短,仅有25—29天,同时产仔数量又多。为此,饲料营养一定要跟上,在保证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也应及时、足量,以防因营养不足而出现流产、死胎或弱仔。妊娠期母鼠的体况会直接影响产后泌乳能力,所以要适当补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添加剂。并注意经常更换池水,保持环境安静。
仔鼠出生后,母鼠开始泌乳,体况好的母鼠还可在产后2—3天进行血配,一旦受孕,即又进入妊娠期。在饲养上,由于母鼠产仔、泌乳、配种、妊娠连在一起,必须精心饲养。饲草要鲜嫩适口,并力求多样化,同时营养要丰富、品质要优良,切忌饲料突变。同时适当在日粮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矿物质饲料、谷物性饲料和维生素类等,对孕鼠和仔鼠要供给清洁饮水。保持环境安静而卫生,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暖。
(4)幼鼠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断乳后的仔鼠即为幼鼠。幼鼠仍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时期,是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长的阶段,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被动免疫能力逐渐减弱,自身的消化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还不健全,如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起发育不良,甚至患病或死亡。因此,这时需要丰富的营养和精心的护理,供给充足的水草或其他多种青绿饲料,并补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A、维生素E等。保证幼鼠的正常发育,减少和消除疫病的侵袭。
1 2 下一页 |